推广 热搜: 台湾  湖北  贵州  菠菜  土豆  白菜  供应  南京  甘肃  葡萄 

智慧农业给中国农民带来“不一样的丰收”

   日期:2019-09-26     来源:新华社    作者:陈健,高健钧    浏览:103    评论:0    
核心提示:从靠天吃饭到智慧大棚,从传统农民到新型农业工人正值秋季,对于四川眉山市东坡区悦兴镇莲墩村村民邓洪秀来说,今年迎来了一个不一样的丰收。 我现在
       从“靠天吃饭”到“智慧大棚”,从“传统农民”到“新型农业工人”……正值秋季,对于四川眉山市东坡区悦兴镇莲墩村村民邓洪秀来说,今年迎来了一个“不一样的丰收”。
      “我现在同样是在种地,但是跟过去相比,手都不会弄脏,都不像种田了。”邓洪秀笑呵呵地说。
她说,自从今年到农业公司“当工人”以来,“收成”的感觉跟过去几十年相比,完全不一样了。

邓洪秀生活的变化,来自于当地智慧农业的发展。今年2月,位于悦兴镇的眉山岷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投入1.5亿元,建起了面积112.8亩的智慧大棚。

走入高约6米的白色大棚,伴随着阵阵暖意,一只只胡豆大小的蜜蜂在棚内上下飞舞。一株株番茄苗、辣椒苗、黄瓜藤,整整齐齐地生长在一排排白色支架上,不少红色、黄色的番茄已经成熟,几名农业工人正在进行采收。

这是当地农业部门引进荷兰瓦格宁根大学和荷兰道森公司的无土栽培技术和智能生产设施,建设的农业智慧大棚。

“荷兰等国家的农业全球领先,我们本着开放的态度,积极向这些国家学习先进技术。”岷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周志军说。

负责大棚运营的凯盛浩丰(西南)智慧农业有限公司计划部负责人潘聪介绍说,这里就是“农业工厂”,采用的是精准滴灌、无土栽培技术,农作物所需要的水肥营养,都是通过计算机远程控制。

潘聪表示,智慧大棚通过优化农作物的生长条件提高产量。拿番茄来说,水肥一体化无土栽培和滴灌设施由电脑控制,哪种元素缺乏,系统会自动提醒,并自动调整水肥量,让番茄始终处于最佳生长状态。

智慧大棚顶部不是普通大棚常见的塑料薄膜,而是一种透光率非常高的散光玻璃。同时,封闭的大棚空间隔绝了病虫害,蔬菜不喷洒农药,也不使用激素催熟,并且依靠熊蜂进行生物授粉,可以实现即摘即食、无污染。

周志军说,像这样的大棚,虽然投入大,但是产出同样非常高。以番茄为例,种出来的完全是有机蔬菜,并且产量是传统种植方式的5至6倍,而用水量只相当于传统种植方式的二十分之一。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农民的生产方式是“单家独户”自产自销。最近几年,中国农民正在向规模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发展,许多农民把自家细碎的土地集中、成片流转给农业公司,运用先进技术进行规模化经营。

截至2018年底,四川农村土地流转率达39.5%,比2012年提高18.7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农业大省四川有近四成的农民,生产方式已经与过去不同了。

现在,邓洪秀每天的工作主要是给黄瓜疏果、修剪枝叶,她说:“以前我们自己种地,没资金、没技术,生产方式落后。种出来的蔬菜,还要自己挑到集市上去卖,愁销路不说,还挣不了多少钱。现在我把土地流转出去,再到农业公司当工人,工资加上土地租金,挣得比过去多。”

“这种智慧大棚,摆脱了农业生产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是工业化思维下的农业新项目。”周志军说,四川正在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前这样的“智慧大棚”在岷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不但可以有效提升农产品供给质量,而且可以解决土地荒漠化、盐碱化地区的农业生产问题。

目前,当地农业部门正在构建与荷兰瓦格宁根大学等院校的交流学习常态制度,提升智慧农业水平,建设一流的智慧农业产业园。

中国发展智慧农业,受益最多的是农民。对于邓洪秀这样的当地农民来说,她从自产自销的农民变成了农业公司的“新型农业工人”,一个月能领到3000多元工资,收入跟往年自己种地相比,翻了三四倍。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广告招商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