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台湾  湖北  贵州  菠菜  土豆  供应  白菜  南京  甘肃  葡萄 

坝区现代农业高效益这样产生

   日期:2019-10-11     来源:贵州日报    作者:作者:赵勇军    浏览:64    评论:0    
核心提示:       威宁自治县迤那镇坝区苹果丰收。通讯员 刘军林 摄  威宁麻乍坝区一年种植三季萝卜,单季亩产4000公斤;湄潭兴隆坝区通过稻+虾、蟹模式
 

       威宁自治县迤那镇坝区苹果丰收。通讯员 刘军林 摄

  威宁麻乍坝区一年种植三季萝卜,单季亩产4000公斤;湄潭兴隆坝区通过“稻+虾、蟹”模式,实现平均亩产值1.1万元;石阡石固坝区运用“蔬菜和羊肚菌接茬”模式,实现平均亩产值2.6万元……这个金秋,贵州500亩以上坝区现代农业的高效益凸显。

  加快推进500亩以上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我省振兴农村经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政策措施,也是我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

  去年以来,全省上下紧扣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践行“五步工作法”,坚持创新驱动,大力推广种植高效经济作物、优质粮油烟等作物和综合种养模式,提高复种指数,提升产值和经济效益,掀起了深入推进500亩以上坝区产业结构调整的热潮,开启了我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

  捷报传来,今年1至9月,全省1641个坝区共种植优质特色粮油作物247万亩,种植经济作物321万亩,已实现平均亩产值5861元,超过去年全年平均亩产值约200元。“一田多用”模式:创新高效耕作

  贵州没有平原,国土面积的92.5%都是山地,集中连片耕地少。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让产业上规模、稳得住、有效益?加快推进500亩以上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效益变革,成为现实需要。

  因地制宜,精准选择产业是增效益的重要环节。

  平塘县六硐坝区,独特的盆地地形使坝区自成一个四季鲜明的区域小气候,而且六硐河穿坝而过,水资源丰富。今年以来,平塘县结合坝区固有优势,引进三家企业入驻坝区,改变传统的水稻、油菜种植为主的模式,全部调整为茭白、茄子、西瓜等经济作物。

  “土地一年可轮作两到三季,坝区四个区域亩产值均达1万元以上。”贵州玉金农旅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卫东看中了六硐这块好地,经过多次考察,选择在这里种植茭白、荷兰豌豆、茄子、“四K”西瓜等高产高效经济蔬果。

  结构调优地不闲。前三季度,六硐坝区累计种植蔬菜面积8500亩,复种指数达173.75%。“实施轮作制经济,让群众实现滚动式收益。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就业,从事刺绣、农家乐等经营增收,带动坝区贫困户184户579人脱贫。”平塘县者密镇镇干部介绍。

  黔东南州注重科技支撑,探索优良模式,坝区耕地复种指数由120%提高到150%以上。截至8月底,全州坝区农作物种植面积36.42万亩,其中优质粮食种植面积18.06万亩、蔬菜9.12万亩、食用菌0.43万亩。预计坝区农民上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4980元,高于全州农民上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810元。

  围绕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要求,各地坝区在建设中大力推广“一田多用”模式,发展稻田综合种养,稻旱轮作,稻+农事劳作体验、休闲旅游观光、农耕文化传承等,努力提升坝区土地利用效益。“一季多收”模式:提高产出效益

  “太阳出来红彤彤,大家一起来栽葱;松林葱地上万亩,不用外出去打工。”“窝皮寸大坝宽又宽,种上香葱我喜欢,政企合力发展好,群众不愁吃和穿。”毕节市赫章县松林坡乡踏土村70岁村民黄朋光,用山歌歌唱坝区好年景。

  窝皮寸坝区现有耕地面积3320.8亩。去年以来,松林坡乡扎实推进500亩以上坝区创建,大力调减低效作物种植,依托得天独厚的冷凉气候优势,引进贵州新农汇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种植多季香葱,综合效益和样板效应显著,辐射带动毕节全市3.62万亩香葱种植。

  “现在香葱一年可种三季,每季每亩可产2500公斤,按照平均每公斤4元计算,每年每亩产值可达3万元。”基地负责人周礼贵说,为确保香葱卖得出、卖得好,根据市场的需求特点,把基地细分为专供广州、长沙、浙江、重庆、上海五个园区,选择不同品种、采取不同方式进行种植。如广州园的小米黑香葱品种,覆土8厘米以上,确保葱白长8厘米以上。

  目前,窝皮寸坝区已完成平均亩产值1.25万元,产品销往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地。采取“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去年公司实际支付务工费2480万元,香葱基地稳定务工人员800人以上,精准带动480户2100人脱贫。

  “一季多收”模式,即科学安排作物茬口,将一季变多季、用空间换时间,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益,是我省坚持创新驱动,丰富500亩以上坝区结构调整的一种重要形式和内容。

  三都大河坝区采取“水稻和番茄”接茬模式,亩年产值8600元;湄潭官堰坝区稻田综合种养(稻虾、稻蛙、稻鳖、稻鱼、稻+虾+鸭)模式,亩产效益10720元……“一季多收”模式,正在黔中大地落地生根。推广“一物多用”模式:实现种养高效

  坝区是我省农业最宝贵的资源,是挖掘农业生产潜力的关键所在。因此,坝区建设的核心是高效。

  我省各地着力运用“一物多用”模式,发展作物花期与养蜂产业相结合,作物秸秆作为天然架子、还田培肥、牲畜“口粮”、食用菌营养基质等,实现种养高效结合。

  “我们养鸡场的鸡粪全都用于坝区种植,不但解决了鸡粪污染和废弃问题,还推进了全村农业生态循环持续优化。”在松桃坝德坝区,青山村村主任阳广杰说,依托坝区建设,全村蛋鸡存栏已有17万羽,建成万吨生物有机肥加工厂一个,带动发展种植白皮柚1350亩、无籽石榴250亩、1000余亩南瓜,全村村民人均纯收入达8000元以上。

  “一物多用”模式,在遵义市坝区建设中体现充分。遵义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广农业“321”优良组合模式,在设施大棚发展“叶菜—果菜—叶菜、果菜—速生蔬菜——果菜、羊肚菌—竹荪”等种植;在优质稻作物区大力发展稻+鱼(蟹、鸭、虾、龟)绿色种养,增加复种指数,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实现“一地多用、一棚多用、一年多收”的立体生产,推进坝区农业生产提质增效。

  据介绍,通过创新设施高效栽培模式、露地高效栽培模式、绿色生态高效种养模式等,遵义市2019年将全面完成15个样板坝区和72个达标坝区的创建,确保样板坝区、达标坝区和一般坝区亩均产值分别达12000元、8000元和6000元以上。 省坝区专班负责人介绍,目前,全省坝区正因地制宜推广一批适宜500亩以上坝区规模的优质高产高效、可持续、可复制的技术模式,打造出了一批新的科技田、示范田、效益田,贫困地区群众增收后劲实足,小康在望。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广告招商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